创业的六个阶段是,创业过程的起点和内在动力是什么
每个人生来本来是一张白纸,经过岁月的积累,有些人把这张白纸画的越画越有美感,而有些人把这张白纸画的乌漆麻黑,取决于这副画是怎么画的,在于画画的人脑中有没有一个一副美好画面的蓝图。
昨天早上,我又去理发了。我问了理发师一个问题。在你理发之前,你脑海中有一个好的画面或蓝图吗?
他说,当然,很多初学者的发型师可能不会剪头发。他一般都是一步一步来,脑子里没有概念。也就是说,只有知道剪完之后的画面是什么样子,才能剪的更好。
一个人的未来发展也需要有蓝图。以什么样的方式成长,成长的速度有多快,都决定了我们以后会成长成什么样。别人同样只需要30岁就可以成长,你需要60岁才能达到同样的高度,比别人慢很多。
我见过30岁前从零开始就能大有作为的人,也见过很多一辈子无动于衷的老人。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在生活中有自己值得骄傲的经历,在能与人交流的时候说大话。
他们为什么不这么做?可能是他们自己的人生蓝图,也可能是他们给自己设定的不一样的人生框架。
30岁之前,他可以有卓越的成就,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他一定为自己的生活设定了不同的蓝图。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学习效率极高。
“一个用一分钟就能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一个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他们的人生一定是天差地别”。
离开社会后一直在学习,自己也一直在总结和思考。10年的时间,我总结了4个高效率的人和普通人的区别,我从低到高分享一下。
第四:盲目无知者,也是最低的
效的境界。这个阶层的人自以为是,盲目自大,自以为自己懂得很多,别人不如他懂的多。他们很早就停止了学习,在学校结束读书之后就从此不在学习,他们始终认为过去掌握的知识在变化多端的世界中已经够用了。
当他们遇到问题,他会有100种理由来证明这不是自己的问题,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盲目无知的人始终用单一视角看待问题,用古谚语说:“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到的每个人都是他的钉子”,换位思考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部分的人路会越走越窄。
第三:终身学习者,我们这个时代一直在倡导终身学习,很多人就跟着说好好学习,认为我好好学习,每日读书学习,未来我就会很好了,其实很多人被这个概念陷入到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场景。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有一些,天天看的在读书学习,很多年之后发现人生过的还一塌糊涂,也就是有这么一句话说的:“懂得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终身学习,更重要的是格物致知,在实践中学习实干,自己亲身经历体验,经历了坎坎坷坷,悟到的是真理智慧;你要学习创业,不能光看书学创业,也要真正上到创业的战场,真刀真枪实干。

第二:终身提问者,这个阶层的人终身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为了问题而活,如果说终身学习者有时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那么终身提问者就是为了问题而学习,他们学习不是盲目的学习,而是带着问题去学习。
他们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会去找专门对口的书籍去阅读学习,书籍阅读完了,他们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这个问题解决了,他们的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内心永远都会有新问题出现,所以一直都在成长的路上;如果说终身学习者是漫无目的的在读书,那么终身提问者就是在功利性读书。
终身提问,自己会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去触摸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试求寻找大自然运作的真理,我也在这个阶段慢慢的历练中,精益求精,越来越好。
第一:独立思考者,这个阶层的人是最高效的人,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人物,他们一般都是企业创始人,科研工作者,政坛领袖,学者专家,他们占了前面两个境界。
他们一直在学习,他们内心也一直充满了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在善于把知识内化,把知识捏碎,整合成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在做独立思考。
为什么成功的人都在谈一定要独立思考,因为你阅读别人的书算是在吃别人的剩饭,在观看别人的思想;如果你不深入的思考去内化成自己深度的思想,就没有办法在变化多端的世界中脱颖而出。
这一部分的人格物致知,独立思考,意见领袖,独来独往,他们可能是真正探索到自然的规律,事物的本质。
我们普通人每个人一起出发的时候都是在同一起跑线,许多年之后,有些人在赶往山顶的路上,有些人还在山脚下原地踏步,不是他们不想走,而是信念不同,方法低效。
人生之路漫漫长,渴望触摸事物本质规律的人,一直保持着终身学习,独立思考。以上是我个人的拙见,供有缘的朋友学习参考,共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